经济学院副院长李晓教授参加第三届国际政治经济学论坛并做大会发言
发表于: 2012-11-12 13:32 点击:1385
2012年11月9日至11日,主题为“新型经济体与国际关系”的第三届国际政治经济学论坛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和复旦大学召开。来自全国的100多位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我校经济学院副院长李晓教授应邀参加了本次会议并做了题为“美国霸权结构的变化及其影响——兼论中国的战略对策”的大会发言。
李晓教授在发言中主要突出了三个方面的观点:
第一,自1970年代特别198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的金融化过程日益加快,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自身金融业比较优势与其他国家制造业比较优势之间的“金融国家”与“贸易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格局。在此基础上,美国的金融产业替代制造业、金融资本取代产业资本成为其霸权的主要支撑力量;在此过程中,通过国际收支赤字来获取“贸易国家”的资金和资源成为美国的核心利益,确保美国国际收支赤字机制得以运转的“商品美元回流机制”和“石油美元计价机制成为美国霸权的重要基础,这两个机制将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或地区都纳入到”美元体制”的系统当中。美国霸权结构的这一重大变化,导致国家安全概念与内涵的重大变化,任何有可能威胁或挑战美国这一核心利益的国家或地区,都将遭到美国全力的遏制、压制或打击。
第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及其此后BRICS经济的崛起,使很多人认为美元霸权受到了削弱,多极化正在取代美国的单极霸权。对此,李晓教授指出,一方面,美国单极的金融实力远远超过了其他国家,其与他国的差距超过了历史上霸权国家与其他国家的实力差距,而且美国霸权同以往相比更具有全面、综合与“离岸”的特征,任何低估美国以金融实力为核心的霸权实力的看法都可能导致战略上的重大失误乃至被动;另一方面,现阶段所谓的“多极化”的本质是“美元体制”控制下的“系统内的多极化”,因此也是“系统内的利益多元化”,根据以往大国关系的经验,在其他国家利益多元的格局下,霸权国家的地位不是相对下降而是相对上升。考虑到当今多极化力量之间的利益多元化格局及其现实,美国的地位的确在相对上升而非下降。
第三,根据“纳什均衡”的非对称性博弈原则,中国现阶段应当采取盯住“美元体制”而非挑战“美元体制”的战略,不应主动挑战或者带头制衡美国的核心利益。在此基础上,中国应当吸取日本的教训,尽力避免将同美国的经济矛盾或者摩擦引入金融领域,即尽力避免同美国打“金融战”而与其打“贸易战”。
李晓教授的发言引起了与会者巨大的反响和热烈讨论。
经济学院
2012年11月12日